第十三章 文字的秘密
那幅画现在就放在我家里,有时候想起来我还会拿出来看两眼。画中的白衣女子眉间的几分愁容总会让人怜惜。喝酒,这是坏习惯逐渐练出来后我就没有改过,每每拿出画来我都会自斟自饮一些,酒量在那次经历中变的比以前大了很多,因此也不容易喝醉。
“你醒了。”黄三深深吐了口气,看得出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
“你怎么突然晕倒了?”欧阳纳兰问道。
“我…”我努力回想闭眼前的情景,“我当时在想这幅画。”我指着地上的那幅画说道。
“画?”欧阳纳兰看着地上的画不解。
“我记得我是想闭上眼试着回忆画上的女人”我继续说,“然后我…”我的记忆好像出现了中断,完全想不起来后面的事情。
“然后怎么了?”欧阳纳兰似乎还在等着我继续说下去。
“我忘了”我态度认真的说道,“我忘了后面的内容了。我只记得我好像又看见了那个女人然后就醒来了。”
“你醒了就好,我们刚才怎么叫你都没反应,差点就叫救护车了。”
“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我自顾自的说着,“那几张照片还在吗?”
“在”黄三说着进屋拿了出来,“我见你睡着拿过去想研究下,但还是毫无头绪。”我并不在意他的说辞,只是接过了信封,一张一张的看起来。
“难道你能看懂这上面的文字?”欧阳纳兰见我认真看照片的样子像是感觉出了什么。
“这上面写的是诏书。”我耐心的看完所有照片抬起头说道,声音都有些颤抖,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今陛下归天,特命中车府令赵高尊十八子胡亥继任皇帝。皇长子扶苏因罪发配边疆,遵遗诏赐死令其殉葬以伴陛下。”我慢慢读出了照片上文字的内容。
“这是…”黄三被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难道就是当年赵高密谋篡位的矫诏。”欧阳纳青突然说。
“对”黄三回过神来,“对,就是那份矫诏。”
“我还没看完”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还有一张照的有些模糊,我需要光线再亮一些。”
“开灯,兰兰开灯。”黄三急忙说道。欧阳纳兰随手按下开关,屋子里顿时光亮起来。我将最后一张举过头顶,努力看去。
“蒙恬北据长城至大青山”我换了换姿势调整了方向,却始终看不清剩下的字迹,“没了,剩下的都看不清了。”
“大青山?”黄三眉头一皱,“难道是…”他好像不能确定,掏出手机查找。
“有了,大青山应该就在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中。”
“你怎么知道?”欧阳纳兰看着黄三手机上的信息问道。
“大青山我不知道,但秦长城我却知道。秦修建的长城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
“你什么时候懂得这么多了。”欧阳纳兰笑道。
“那是,我黄三爷怎么说也是皇室后人,从小受过的教育就是比平常人高一些的。”
“呦,说你还拿起架子来了,是不是要我们给你端茶倒水啊。”
“那到不必,不过你要想借机崇拜我的话…”黄三话还没说完就变了嗓音,“啊,别,别掐我啊,这么多人,多没面子。”
“这么说你是不是有必要去一趟内蒙古?”欧阳纳青问道。
“我看有必要”我点头道,“你不去嘛?”我看向欧阳纳青。
“我对这事情没兴趣。”欧阳纳青笑道,“况且公司也离不开我。”
“那好,既然这样,你们俩去嘛?”我看着正在打情骂俏的俩人说道。
“去,一定要去。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得好好谢谢你。”黄三说道。
“我帮你们什么忙了?”我不解,虽说一起出海可却没有收获。
“你忘了那粒药丸了嘛?”黄三用手比划着。
“你是说那粒黑色的药丸?”我想起那天黄三去医院找我时给我看的那颗我在船上拾起的药丸。
“对,你帮我们救了一个人的命。”
“真的?那药丸真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那倒不是,不过是帮一个人延长了一段活着的时间,让我们有时间完成事情,不过这样已经足够了。
“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嘛?”
“我们开始也怀疑,但事到临头只有这个还有希望我们只能抱着一丝侥幸用了那药丸,没想却真的有效果,不过只持续了两周的时间,而且…”黄三没有说完就闭嘴了,显然后面出了什么他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后来呢?”我追问道。
“后来那个人的死相很怪异”欧阳纳兰缓缓说道,“当时我和黄三都在场,我们眼看着他的全身出现了一条一条的青纹,从脸上慢慢延伸到全身,然后整个人慢慢消解,化做尘土。”
“化为尘土?”我惊道。
“对,化为尘土,就像全身分解了一样。”
“怎么会这样?”我低头自语道。
“你先别想这个了,现在我们要制定下去内蒙的计划。”黄三说道。我想想也是,反正只有那么一颗药丸,我们现在就算想弄清楚原因也已经不可能了。
“我有个问题”我看着黄三说道,“你们去既然已经找到了想要的药丸救了人,怎么还想去内蒙呢?”
“这个…”欧阳纳兰有些犹豫。
“实话和你说了吧”黄三看着欧阳纳兰犹豫的神情叹气道,“我们救人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口中知道更多线索。”
“线索?”我现在觉得黄三一开始和我说的话更多的是为了隐瞒他们真正的目的。
“我们在找一个地方。”黄三说道,“我们在找一座迷宫。你知道秦始皇陵吧,那里出土的兵马俑和文物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我当然知道。”
“秦始皇陵中的珍宝固然举世罕见,但从出土的工艺来看以青铜器居多。而就算是现在没有发掘的地下宫殿,通过遥感检测的结果也是青铜器和水银居多。”
“这没问题啊,那时候的人们能冶炼的最多的就是青铜器,只有少量的铁器被发现。”
“问题就在于此”黄三像是提起了兴趣,“史记有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如果史记上说的是真的,那么就证明当时的人就已经掌握了铸造金人的方法,也就是在青铜器表面鎏金的方法。”
“你的意思是说”我好像抓住了一丝线索,“你是说那是就有鎏金的工艺了嘛?”
“不光如此,秦始皇销天下兵器铸造的十二个铜人在史书中的记载都是毁于董卓之手。而董卓销毁这些铜人的目的却只为了铸钱。”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资治通鉴中有过‘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雒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铸之,由是货贱物贵,谷石至数万钱。’的记载。”
“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嘛。”黄三笑眯眯的看着我。
“哪里不对?”我皱眉思索。
“问题就出在铜人身上。当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已十分娴熟,天下兵器之多更是不能想象。若只铸成十二个鎏金铜人是不是有些少呢?”
“没错”我觉得黄三说的有理,“可是史书上所说那十二个个铜人最小的也有30吨以上的重量,最重的达80吨以上,委实不小。”
“那些只是史书上记载的估计值。现在的研究来看那些铜人应该是空心的,实际上没有人们看到的那么重。”
“如果是空心的”我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是空心的,那天下兵器所铸的必然不止这十二个铜人。”
“那剩下的青铜兵刃都干什么了?”
“剩下的,剩下的”我反复琢磨着这句话。
“我上次和你说我们在一本古籍上找到了古人猜测徐福出海的路线,其实那本书上面猜测的不止有徐福的活动,还有关于天下兵器销毁后的去向。”
“那是本什么书?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人们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这次我们能找到那座迷宫,回来我就告诉你那本书。”
“好”我一口答应,“这么说你们难道断定那座迷宫就在内蒙嘛?”
“我们也是猜测,从那个我们救的人口中得知的消息就是这些照片和这幅画”黄三指了指沙发上的照片和画,“我们猜测这些文字就是记录那座迷宫的地图。”说到这里,黄三突然一个激灵,“对了,你是怎么知道这文字的内容的?”他话一出口,欧阳纳兰和欧阳纳青也同时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