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第一场雪,父子体察民...
天气越来越冷,眼瞅着又进了寒冬,这第一场雪很快就来了。+1¢5/9.t_x?t\.*c-o·m*
最近长安城气氛和谐,连张鹏获爵的事情都很少有人议论。
李承乾最近日子滋润,有王家姑侄共赴巫山,有武顺隔三差五的妩媚一回,还有小清新燕柔换口味,当然因为要监督李二锻炼身体,李承乾也没少跟着在外面跑。
但父子二人的关系,也因此拉进了许多。
有李二打样,文武百官也没脾气,个个跟着注意起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看着外面盖了一尺深的大雪,李承乾又想起了南城百姓,顿时就来了兴致,进宫直接诶来找李二。
“陛下,大雪之后,这世上最难的就是普通百姓。臣要去南城走一趟,看看那边百姓日子怎样,不知陛下有没有兴致去瞧瞧?”
李二甩了甩胳膊,嘿嘿一笑:“近来身体恢复如初,父皇感觉和年轻时候一样龙精虎猛!这大雪之后不能活动,正好与你出去转转!走!”
俩人带了些随从,直接就往南城而来。
有些意外的是,街道上大雪覆盖,但商人却来往很多,再仔细一看,赫然都是去织造局或者从那里出来的。.q!i`s`h′e\n/x·s..!c,o_m·
去的人,都带着空空的马车,出来的,则马车里满载着东西。
“承乾,他们这是在贩卖棉衣?”
李二也知道这织造局是干什么的,当时就意识到了什么。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看来,大雪过后,很多人都急着添一些冬天的衣服被褥,这些买卖一旦好起来,这些商人倒是更忙了。”
商人多,那赚的就多啊!
李二心里暗暗嘀咕,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
走了几户民居,里面几户都住着流民,这些人冬天之前虽然得到了工钱和借贷,但并没有来得及修建自己的房舍,今年冬天只能租住在南城。
不过得益于之前李承乾发放棉花被褥,倒是家家户户都比往年好过冬。
“草民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这新房密不透风,外面的寒气很难进来,屋里少一把柴,只要钻在被褥里不出来,这冬天倒是不难熬的。”
“这玻璃窗户委实好用!大日一出,照的屋里更热,甚至日中时分屋里还热的冒汗!”
“感谢陛下,感谢太子殿下!”
……
沿途百姓称赞之声不绝于耳,搞的李二云里来雾里去的,心里别提有多美。\x~i+a.n,y.u-k`s~.?c`o_m?
这些淳朴的百姓,个个都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这和朝堂上那些大臣虚伪的恭维听着截然不同。
走了一阵,李二心里感慨无比。
“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但只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他们就会感恩戴德。若是将来真的能让他们衣食无忧,起码一两代人之内,必会对咱们感恩戴德,这大唐的天下,也一定会达到空前的鼎盛!承乾,这贞观朝,看着还真要再上一层楼!”
李承乾呵呵一笑:“一层?臣要上五层!”
李二闻言顿时笑的前仰后合:“好好好,父皇等你!以你的才智,只要你肯干,父皇相信,五层也是可以的!”
李承乾看着李二,见他毫无做作,突然感觉之前的纠葛少了许多。
皇帝最忌讳皇子坐大,但如果父子没有了猜疑,这关系其实和寻常人家也一样。
二人转悠了一阵,见南城百姓家家户户外面柴草堆积,屋里窗明几净,有棉花被褥,有一年的余粮,甚至还有几两到十几两的余钱,日子都过的不错,心中都十分舒坦。
走着走着,就到了权万纪这里。
这基建部的官府比起六部来小了很多,不过进去的时候,权万纪和几个下属都在,桌上摆着一摞摞草图,正在讨论什么。
李二见此诧异:“都过了晌午,怎么还这么忙?再说,不是南城重建早完了,你们在热火朝天忙什么?”
权万纪看了李承乾一眼,下意识的想征求李承乾的意见,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样反而会让李二忌讳,便当下据实道来。
“臣等在想着重建西城,还有长安桌边的几座大城。”
李二愕然:“还来?听说南城重建花了不少,甚至还从民间借了一些,别说其他县城,就重建西城,钱从哪来?”
权万纪却很乐观:“南城重建之后,来往客商无数,玻璃、白酒、棉花销量激增,到目前为止,之前的垫资已经收回了八成!过年前后,这些物资售卖更多,年后陆续还有进账。就目前来看,南城重建不光惠及百姓,也能稳固收回支出,想来这是可以继续推行下去的。”
李二听的一阵错愕:“这么赚钱?这才半年的功夫啊!整个南城重建的成本就差不多都回来了?”
权万纪有些得意,周围几个民间提拔上来的小吏也眉飞色舞的。
不过李承乾赶紧来了一波急刹:“不能这么乐观。玻璃这东西很耐用,几年都用不坏,后续进账会减少。白酒倒是能一直赚钱,但南城,东市和西市足够酒客购买,西城重建也不会明显增加销量和收入。至于棉花,来年要在地方上售卖,不出五年,棉花推广到大部分州县,谁会来长安贩卖?”
权万纪顿时傻了眼:“太子先前不是说要在各个州县都搞重建?难道……”
李承乾摆摆手:“免费重建各个州县,根本没那么多钱财。而要想回本,靠售卖现有的这些东西,那也不现实。不过,张鹏带回了土豆和棉花,如果把这些利用好,这事倒也大有可为。”
权万纪冷静了一些,盯着李承乾,想知道这事到底要怎么办。
而李二则感觉无法理解。
难道,土豆和棉花能提供无数钱财,足以撑起重建天下的消耗?
这怎么可能?
李承乾见众人都不懂,便大概说了一下:“简单来说,逼着百姓重修,那也是可以的,但一定会引起严重的灾难。说白了,就是太多人去修建,那就没有足够的人手耕种,由此导致大饥荒。但土豆产量十倍于现有的粮食,所以只要在各地推行土豆,那就有很多人可以摘出来专门从事重建事宜,而他们的报酬,就农户手中的粮食。如此,少数人耕种即可保证大唐粮食消耗,而更多百姓则可以投入到重建中,把各个州县都翻修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