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大唐的隐患
事情搞清楚了,李二心里自己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m_i!j+i~a_s~h,e`._c+o!m/
有些滑稽,有些恼火,有些无奈……
但李承乾走后,李二仔细盘算过,又感觉在李治冒犯太子妃的前提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之法。
和李治计较?不说有失气度,事情闹大了还会惹人笑话。
搅黄婚事?那王家少嫁个女儿,自己年前向五姓七望炫耀的美梦就泡汤了。
再说,李治毕竟是皇子,堂堂皇子婚事黄了,对皇室的名声不好。
如今不光王家又嫁了个闺女给李治,被太子私藏的那一位,以后九成九也要被太子收入囊中。
如此,王家直接嫁了三个小姐到李家,比自己预期的结果更好!
现在的结果,既保证了太子妃不被李治冒犯,还保证婚事正常履行,保住了自己这个皇帝的颜面。
唯一的问题,就是苦了李治……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以后再给李治物色个别家的漂亮千金就行。
“这样来看,一切都没问题了!这小子,办事确实有一套。”
李二舒展眉头,笑了。±零)·点<\|看-?书* &?;已??发?*布2最-3\新$$章&|节¤°
……
日子一天天的过,李治虽然最终回了自己王府住着,但却一直不肯再和王巧娥睡一起。
不过王巧娥既非王守仁嫡出,又身处长安,也没个申诉的地方,只能忍气吞声。
代王府虽然气氛不和谐,但也没闹出什么动静。
眼看着年关将至,武媚娘的信又来了。
人在浔阳,一切安好,只是要过年了,只有姐妹二人,有些寂寞。
李承乾本想来年下江南,看看民情,顺便瞧瞧武媚娘去,但思索再三,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今李泰和李治都在长安,没安排就藩,自己长期不在长安,这里一定会闹出事情来。
最终,李承乾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往后你姐妹二人在洛阳住下,棉花的事情,可以招募信得过的人手,交由他们打理。”
以李承乾对武媚娘的了解,九成九她是不肯让别人打理的。
但在洛阳逗留,她应该是愿意的。
虽说隋末关东混战人口锐减,但经过这些年,长安也恢复了不少生机,如今依旧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零£点\看?\?书+ 21更±新?±最??快~^?
武媚娘毕竟是个女人,对长安肯定是喜爱的。
而且以她的聪明,也不难想到,自己去洛阳与她碰面,那比去浔阳方便多了。
一别大半年不见,李承乾还真是有些想见见武媚娘。
自己的女人虽然不少,但个个味道不同,时间一久,自然也想尝尝武媚娘。
到了年底,户部这边又要算账。
杜荷虽然算过,但李承乾也亲自看了一遍。
耗时月余,李承乾看的头昏眼花,却看出了一些东西。
“大唐每个成丁都能分到土地,虽然部分人因为各种缘故守不住自己的田产,但好在大唐立国不久,基本面是好的,大部分百姓都有田耕种。”
“但这样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太便宜,卖不上价钱。”
“但一些生活必需品,却被豪门望族把持,这些东西价格不断攀升,百姓的日子因此过的艰难。”
“种田卖不到几个钱,为了得到如盐之类的物资,百姓只能典当自己有限的资源,有时候为了一包盐,一把草药,甚至得卖儿卖女。”
“这些事情,看着和朝廷无关,但民怨积累确实实际存在的。”
“长此以往,必定要激起民变!民间动荡,出力镇压的却是朝廷,这又要引起官民对立!”
“不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瓦解大唐的一个因素。”
“另一个问题,就是五姓七望这种士族,或者李二培养起来的官绅,原本就拥有各种资源,不用花钱就能得到一切必需的东西。”
“换言之,他们的钱只有进的,没有出的!放在后世,这是货币流通的问题,但放在当下,却让这些人都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团体,或者若干团体抱团形成的大型利益共同体。”
“大唐治下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笔盒型小圈子,这就是资源固化,阶级固化……”
“这些人是不贡献税收的,朝廷的收入还是靠下面的普通人。”
“但时间一久,普通人被这些大大小小的团体搞的民不聊生,朝廷便没了收入。”
“最终,还得靠黄巢屠尽一切!”
“瓦解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子,也是极有必要的……但要怎么搞呢?”
李承乾精简了自己的想法,写入了奏章,送给李二,想着让李二想个对策。
“倒确实是些隐患……”
“不过历朝历代大抵如此,圣人来了也难有什么办法。”
“比如说盐,如今官民并存,民间的盐价,自然由民间来定。朝廷若是全部收归官营,那各地都要设置官员,煮盐、运送、售卖,那得多少人,这里面又要滋生多少贪腐?难啊。”
李承乾听的有些恼火。
李二这个老油条居然也没办法,这就难办了。
自己倒是可以进一步放开煮盐的政策,甚至把煮盐之法公开到民间,让每个人想学就能学到。
但问题是,如果盐产量上来,价钱却又掉下去了,这结果和粮食一样,卖不上价钱,最终搞的没人愿意煮盐。
官方平时储存盐,盐价高时放出来对冲,这想法也好,但问题是地方官员勾结盐商,不能执行朝廷的政令。
思来想去,李承乾感觉自己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没主意时,就把权万纪叫来聊起了这事。
权万纪却听的来了兴致:“太子,贪腐是永远存在的,能不能执行那是另一码事,但首先,朝廷得有东西,然后才能执行!比如这盐,如果没有提前贮藏,那想用来压低市价的时候,也是有心无力啊。”
这么一说,李承乾茅塞顿开。
“冬天没基建,你来主持一下,编纂制盐要术!河东大盐,海边晒盐,西北湖盐,巴蜀井盐,这些制法都要详细罗列出来。编好之后,立刻刊印出来,送到各地,让百姓自学制盐!用的了的自用,用不了的卖,没人买的,由朝廷出面收一部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