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面对这么多感冒病人,周慧自己身强体壮不担心被传染,可家里还有个两岁多的瑶瑶在,虽然瑶瑶的身体很好,但幼儿的抵抗力毕竟不如大人强,要是自己接触中把病毒带给孩子那就不好了。.l+a^n¨l_a?n-w-x¢..c~o?m¨
于是,周慧建议医馆里放上一个小炉子,每天煮醋进行熏制消毒,他们接诊病人的时候也带上自制的口罩,经常用胰子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病气扩散。
周慧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很快就开始实施了。
济仁堂里每天飘荡着醋酸味,医馆里每个人都戴上了口罩,就连抓药的伙计也不能幸免,每个人尽可能避免跟病患首面接触。
一开始病人们不了解情况,觉得济仁堂里的大夫们怎么都怪模怪样的,后来知道是大夫们怕自己沾染了病气,再传染给其他患者身上才这样做的,他们才明白这是为他们好,不由开口称赞。
济仁堂的做法让永安堂的人又一次在背后暗骂。
夏天济仁堂送凉茶的时候,永安堂的掌柜发现之后就立刻跟东家请示,自家是不是也做点什么。
赠凉茶倒是费不了几个钱,但自家要是跟风做了,难免要被人说是学了济仁堂的做派,他们永安堂可是二十多年的老字号医馆,怎么能跟一家新店学,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但是眼看济仁堂因为凉茶赠饮的事收获了大批好名声,尤其是那些乡下的泥腿子们没什么见识,以为免费给他们茶水喝就是好人,纷纷到济仁堂去看病抓药,这让他们永安堂上下气闷的很。/$兰?兰÷|文*学? )?)免?D·费+{阅?t读-:
虽然他们永安堂不在乎那些没见识的村汉们的看法,损失的那点生意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可到底是让济仁堂出了风头,名声盖过了他们,心里就憋着一股气。
这一次,济仁堂又搞出消毒防疫这一套,还得到了病人称赞,永安堂的人心里那股气就更盛了。
永安堂的掌柜和几个老大夫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一个姓齐的老大夫眉头紧皱,面色阴沉的说:“济仁堂如此沽名钓誉,邀买人心,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齐大夫在桃源县行医多年,自然是认识周大伯和周父的,他跟周父之间还曾经因为对病症的见解不同而起过龃龉,很是闹了些不愉快。~看+书′屋^小/说~网/ `无*错¨内,容+
如今他仍旧在永安堂做大夫,但是周家兄弟却己经开了属于自己的医馆,且经营的风生水起,这让他心里难受非常。
永安堂的钱大夫性格敦厚豁达,忍不住出言道:“人家医馆怎么做说到底也是人家的事,跟咱们无关,咱们只管给病患好好瞧病开方,尽自己的本分就是了。”
虽然上次被钱大夫断言再也不能站起来的朱大壮经过周大夫的诊治己经可以行走,但是钱大夫却只有为朱大壮高兴的,他自己医术有限,没那个能力,但也不会因为病患被别的大夫治好就生气。
说实话,要不是两家医馆如今关系尴尬,他都想去济仁堂请教一番,问问对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可惜啊,可惜!钱大夫摇摇头。
在座的一位柳大夫提出了不同观点:“钱兄,此言差矣,那些乡野游医不算,咱们桃源县最大的医馆就是咱们两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谁家的病患多,那医馆自然就经营的好,要是永安堂哪天被济仁堂挤兑的做不下去,就像是原来的回春堂那般,那到时候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钱大夫气道:“回春堂倒闭的原因大伙都知道,敢在药材里掺假蒙蔽世人,肯定做不长久,咱们永安堂本分经营,不弄虚作假,怎么会像回春堂那样呢!”
齐大夫摇头:“那可不好说,咱们老老实实的看病开方,可比不过济仁堂那般爱投机取巧,净会做些表面文章,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他们医馆有多高明呢,久而久之,人不都被他们给带偏了吗,到时候还会有多少人来咱们永安堂呢!”
此言一出,吴掌柜和柳大夫都忍不住点头赞同,怕的不就是这吗,他们医馆都是实心做事的,没人家会搞花头经,他们一首这么默默无闻的,大伙还当他们没实力不敢出声呢!
“那你们想要怎么做?”钱大夫不由问道。
“额……”
“这个嘛……”
“唉!”
一说到具体的应对,几个人顿时卡壳了,根本说不出什么可行的建议。
他们要是有好的主意不早就出了吗,何苦等到现在,大家都只是大夫,栽赃陷害那一套也搞不来,而且良心上也过不去,但是看着济仁堂一首出风头压着他们又不甘心。
钱大夫看着几人一时沉默的样子,不由感到无语。
周慧不知道隔壁街永安堂为了对付他们医馆还特意开了小会,她此时正为房子的事落实而感到高兴。
非常之巧,牙人给找的房子竟位于他们医馆后门的一个巷子里,面积和大小都符合他们的要求,只是门是朝着另一个方向开的,从医馆过去要绕一段路。
不过,要是能在医馆后门这个方向给这个房子重新开个大门,那跟医馆后门几乎就是门对门的距离,过去的话只需要走几步路,这可真是太方便了。
周慧让周大伯和周父都去看了看,他们都觉得这个房子挺不错的,需要修整的地方不多,而且价格也不贵,买下来只需要花七百两,医馆这几个月的盈利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于是,周大伯做主,就把这个院子买了下来,落在了周父名下。
先前买济仁堂的时候,周父就要求把房契落在周大伯名下,理由是他是兄长,也是周家的当家人,理应如此。
当时周大伯没有为此过多的推辞,而此次买建工坊的院子,他就不由分说的落在了周父的名下。
周慧不由感叹,周家这两兄弟可真是兄友弟恭的典范,从来没有因为利益相关的事起过什么争执,都是你推我让的,这在她看来是极为少见的。